DeepFake人臉偽造數(shù)據(jù)盛行!我們可能遭遇什么危險?
如今,我們凝視鏡頭的一秒鐘,已經可以承載超越自拍的更大意義——登陸賬戶,支付購買,實名認證,領取養(yǎng)老金,辦理貸款…然而,Deepfake換臉術卻為“人臉識別時代”帶來了陰影。
虛假視頻中的人,無論從相貌聲音,還是穿著打扮,都跟真的扎克伯格幾無二致。他能眨眼,會用手勢,嘴/臉部動作和畫外音音軌高度吻合。乍看之下,幾乎找不到破綻,只是聲音有些奇怪。
兩名英國藝術家制作了扎克伯格的假視頻
更早之前,美國眾議院議長南希·佩洛西也經歷了類似的事件。有人通過剪輯、拼接和慢放等手段制作了一段她的演講視頻,雖然沒有用到 AI 技術,但視頻中的她看起來有些神志不清,說話結結巴巴,語速緩慢,像是醉酒一樣。
這段視頻甚至引來了美國總統(tǒng)特朗普的嘲諷(兩人素來不合)。
特朗普轉發(fā)佩洛西視頻,“佩洛西在新聞發(fā)布會上結結巴巴”
人臉交換技術,并不新鮮。
其實,面部偽造技術可追溯至20世紀60年代,當時好萊塢就開始嘗試使用“換臉”特效技術,在1994年著名電影《阿甘正傳》中男主角受到肯尼迪總統(tǒng)接見的片段中也就是使用了換臉技術。
肯尼迪總統(tǒng)是電腦合成的
以及《速度與激情7》里的主演之一 保羅·沃克。
保羅·沃克的戲份由他弟弟飾演,用CGI動作捕捉技術,將弟弟的臉變成保羅的臉
而隨著近幾十年“AI換臉”技術的發(fā)展精進,現(xiàn)在通過簡單的APP操作,一個人就能在視頻里被輕易地替換成另一個人,表情、動作、姿態(tài)幾乎能夠達到完全同步。
換臉盛行,假新聞越來越真。把一個激進分子的臉,換成政壇大佬,也完全能辦到,普通民眾很容易就信以為真。
不信請看,以下四位奧巴馬先生,哪個是真的?
事實上,他們都是假的。實時的面部轉換技術,早已不在話下。
而后,更是出現(xiàn)了能通過深度學習去操縱視頻的全新技術,輸入文字就能修改講話人的話語、口型,聽起來十分自然。
照此發(fā)展下去,真與假的界限只會越來越模糊。
AI換臉技術的應用越廣泛,意味著它帶來的隱患越棘手。當眼見不再為實,這對個人隱私、金融安全、媒體公信力、司法取證等多方面帶來困擾,引發(fā)了社會擔憂。
雖然各國紛紛加強了監(jiān)管措施(現(xiàn)象級換臉App “ZAO”僅出現(xiàn)三天之后,就下令下架、封殺),但遏制深度偽造技術濫用的根本手段,還是需要“反偽造”技術研究的加強與成熟。在技術研究上,商湯科技也加入到了這場“對抗”之中。
商湯研發(fā)部門SenseTime Research的研究人員與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合作,設計了一個新的大規(guī)?;鶞蔇eeperForensics-1.0來檢測人臉偽造。
為了構建DeeperForensics-1.0,研究人員從26個不同國籍、20歲到45歲不等的100名付費男女演員中收集了面部基準數(shù)據(jù)。他們分別來自26個不同的國家,其中有53名男性和47名女性,年齡范圍在20-45歲之間,四種膚色(白,黑,黃,棕)比例為1:1:1:1。
數(shù)據(jù)收集過程中,演員們被要求展示各種不同的表情:中立,憤怒,快樂,悲傷,驚訝,鄙視,厭惡,恐懼等。臉部面對鏡頭的角度在-90°到90°之間變化。還設置了九種不同的照明效果。
該基準是同類產品中最大的,質量和多樣性都很高,比其他數(shù)據(jù)集更加接近現(xiàn)實世界場景。100位計算機專家對DeeperForensics-1.0中包含的數(shù)據(jù)質量進行排名時,報告指出與其他流行的Deepfake檢測語料庫相比,DeeperForensics-1.0在規(guī)模上的真實性均領先。
技術的發(fā)展,應該能讓我們將結果看得更清晰、更長遠。技術本身無罪,但是如若有部分人以其做一個違法亂紀的事情,那么技術的先進性只會成為其罪惡傳播更加有力的武器,更將是人類與技術的兩敗俱傷。